【美國研究】超加工食品越吃越抑鬱 患5種疾病機率大增
發布時間: 2022/10/07 16:03
最後更新: 2024/08/16 12:16
邪惡但好味的食物,如雪糕、炸雞、薯條零食一向甚受年青一輩歡迎,但最近有研究卻發現大量進食這些所謂的「超加工食品」不僅對身體有壞影響,如有機會引發糖尿病、癌症及認知能力下降外,對心理亦會造成傷害,容易引致憂鬱、焦慮等情況,有關研究已於醫學期刊刊登。
最新影片:
根據外國傳媒報道,美國佛羅里達大學施密特醫學院最近在《公共衛生營養期刊》發表研究,調查超過10,000名18歲以上人士平時的飲食習慣,結果發現,食用最多超加工食品的人,其輕度抑鬱比例顯著增加,精神健康相對欠佳,焦慮也明顯較高。研究人員亦指出,美國超過70%包裝食品可歸類為超加工食品,這些產品佔美國人消耗的所有卡路里的60%。此外,研究亦指出這些超加工食品除了可能引發糖尿病、癌症外,如果每日攝取超過20%熱量來源都是超加工食品,大腦認知及執行能力亦會有顯著下降。
報道亦指出,超加工食品雖然製作方便,但這些材料(油、脂肪、糖、澱粉、蛋白質分離物)的工業配方幾乎不含完整的食品。超加工食品缺乏天然的食物,而是用調味劑、色素、乳化劑和其他化妝品添加劑來進行加工。
研究作者、美國施密特醫學院附屬副教授Eric Hecht表示,食品的超加工會耗盡其營養價值,也會增加卡路里,因為超加工食品往往含有高糖、飽和脂肪和鹽,而蛋白質、纖維、維生素、礦物質和植物化學物質等,含量則很低。
何謂「超加工食品」?
加工食物是指加入油、糖、鹽等材料,加上醃製、發酵等程序,延長食用日期,如芝士、煙肉、煙燻魚和啤酒等。而「超加工食品」是指預製即食或須加熱食用的食品,加入油鹽糖、乳糖、麩質、香料、色素、穩定劑和抗氧化劑等添加劑。
點撃睇十大「超加工食品」:
本港註冊營養師陳國賓(Leslie)曾受訪表示,「超加工食品」不是一個新概念,因市面推出愈來愈多加工食品,令大眾更易接觸這些不健康食品。他解釋,由於生活忙碌,不少人選擇外出用膳,但實質不少食肆如快餐店,甚至是標榜健康飲食的素食餐廳,製作食物時亦會使用到加工食品,所以在餐桌享用的食物其實已變成「加工再加工的食品」,令其攝取加工食品的數量大大增加。
睇文睇片贏獎品:https://bit.ly/3ClEy1R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Video。立即下載:https://bit.ly/34FTtW9
責任編輯:羅嘉欣